多位高校专家、化工企业负责人同时指出,为了让环评尽快获批,聘请机构、专家编制含有不真实工艺内容的环评报告的现象确实存在。其中一些企业可能是从保密角度出发,而极少数企业则可能存在违法偷排、蒙骗环保部门等目的。
聊城市生态环境局莘县分局一位马姓负责人在了解了记者关于正升化工的采访需求后表示,将在了解情况后予以回复。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回复。
褚震军向记者提供的2024年1月7日签订的销售合同显示,三联化工向连云港恒森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恒森公司”)采购★■“缩合料(邻巯基苯腈)★★■◆■■”,每年1200吨■■◆◆★◆,含税单价为3◆★★.33万元/吨(根据市场价格波动)。但天眼查显示,恒森公司系贸易公司,其法人代表为褚震军,实控人和三联化工实控人系同一人,参保人员为0★★■■。记者试图了解销售邻巯基苯腈的上游企业,唐敏表示恒森公司不提供信息◆◆,他也不知道恒森公司从哪里买的邻巯基苯腈。此外,三联化工提供的购买邻巯基苯腈的几张增值税发票均显示,恒森公司开票人为邓芳,而邓芳同时也是三联化工的财务人员。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国外企业中如巴斯夫申请的BIT生产工艺中使用了甲硫醇钠,也产生了氯甲烷,但氯甲烷又回到反应釜内被循环利用了。该专家表示,不排除三联化工、新泰化工等企业突破了氯甲烷回收问题,但即便如此也应该在其环评报告■■、生产工艺中载明◆◆■★。
由于氯甲烷无色无味■★◆★◆■,给企业偷排提供了空间,环保部门查处取证较难。业内人士表示,不排除部分BIT生产企业实际未对氯甲烷尾气进行处置的情形。记者向一家BIT生产企业咨询获悉,每生产1吨BIT约产生33%左右即0★◆■◆★.33吨的氯甲烷气体。目前国内BIT年产量已超2万吨■★◆★,每年或存在大量的氯甲烷气体违规排放的现象◆■。
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马主任给记者提供的一份来自环保部门的专家咨询意见显示,2024年6月20日,灌南县生态环境局委托3位专家出具了专家咨询意见——“三联化工在BIT生产过程中无氯甲烷废气的产生和排放”◆■★,专家组认为举报内容不实。该材料在末尾处附着的“专家信息及签到表”■★■,提供了专家的信息和联系电话★■。记者对三位专家进行了电话采访★■◆■■。其中,连云港环境监测中心高工路学军表示,根据三联化工提供的资料和环评报告以及现场所检测的情况◆★★◆,没有发现氯甲烷气体◆■■★。至于企业所称的外购的缩合料邻巯基苯腈,他在现场无法确认缩合料是什么■★★,因为已投到反应釜里了,他对邻巯基苯腈的市场情况也不了解;灌南县环境科学学会退休高工许宝明告诉记者,三联化工的这个事情他记不清楚了◆■■★,让记者问问别人★★■◆;另外一名来自江苏科瑞晟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的高工沈靓,手机始终未接听。
为此,记者赶赴位于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的三联化工,采访了该企业总经理褚震军★■◆◆、副总经理唐敏。褚震军表示,这是同行在恶意举报★◆◆,他不了解我们的工艺,不过让我们自证这个工艺很难◆■,但确有论文发表和专利发布。公司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第一道工序停产,直接购买缩合料邻巯基苯腈★★■■,且有相关合同和发票证明。而针对有关部门表示的“对邻巯基苯腈采样检测以及验证生产工艺可行性★■★”等后续整改措施★★★◆,唐敏明确表示企业未参与此事。
新泰化工2016年7月编制的《扩产1000吨/年BIT项目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显示,新泰化工扩产1000吨/年BIT项目也采用了以硫氢化钠代替甲硫醇钠的方法◆★◆,和三联化工所宣称的第一步工序相同。不过,2021年6月,新泰化工又进行了优化,采用辛硫醇代替硫氢化钠。前述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改进后工艺虽然理论上成立◆★■■★,但由于辛硫醇价格很高,每吨一度曾卖到七八万元,不具备量产的可能◆★★★■,其对外披露的生产工艺涉嫌虚假叙述。新泰化工负责人崔士刚也坦言◆◆,该项目确实因辛硫醇价格太高■◆★■■、BIT价格太低而停产了。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氯甲烷气体压缩回收工艺较为成熟,但气罐★■◆◆■、储罐等整套回收装置成本投入大,运行成本较高。一般来说★■■◆★◆,一套氯甲烷气体回收装置投入约需数千万元◆★■★,且需要较大的空间和场地。很多BIT生产企业囿于厂区面积★◆★◆★◆、投入较大等原因,很难实现氯甲烷等废气回收和相关废水的达标排放。因而■★★,有可能出现一些企业使用虚假的BIT生产工艺申报环评的问题。
据了解,BIT是由国外公司开发的一种工业杀菌剂,呈白色粉末状■◆,主要用作罐内防腐■◆★★★,能够有效防止有害细菌和真菌的侵蚀,解决有机产品发霉◆◆★■■★、发酵■◆■★■、变质等问题■■。
有业内人士对此提出质疑,邻氯苯腈和硫氢化钠按照其工艺条件进行反应,副反应严重,根本无法生成邻巯基苯腈★★★。该人士所在企业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专门实验并形成的《两步反应的合成实验及其主要产物定性研究报告》也证实,邻氯苯腈和硫氢化钠水溶液反应后,大部分原料没有反应★★★★■,生产少量产物为4-丁氧基-2-羟基苯腈,没有邻巯基苯腈产成。
但2024年11月27日江苏省公布的第30批中央环保督察转办件显示,举报人并不满意并再次举报■■◆◆★■,要求对三联化工外购缩合料进行随机抽样取样■★◆★◆,对“氯化工艺生产过程无氯甲烷废气产生”进行论证。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后称,三联化工BIT项目环评文件载明,根据工艺流程可生产出BIT产品。后续将委托检测机构对外购缩合料邻巯基苯腈进行采样检测■★◆◆★,同时进一步对BIT项目流程进行验证并分析工艺的可行性。
2024年7月5日对外公开的《三联化工一期◆★◆◆■★、二期项目验收后变动分析报告(含专家意见)》,披露了其BIT生产工艺■★■◆:第一步为“缩合反应★■◆■◆”■★◆■★■,即在缩合釜内投氯苯◆■★■、邻氯苯腈,于氮气保护下滴加32%的硫氢化钠溶液,通过反应得中间产物邻氰基苯硫酚即“缩合料”(又名邻巯基苯腈、2-腈基硫酚、2-磺基苯甲腈等);第二步工序为,反应釜内投缩合料◆★◆★■■、氯苯、水,通氯产生氯化氢气体,由尾气吸收系统吸收等。
此外■★■★■,新泰化工2010年1月投产的原2000吨/年BIT项目的缩合工序,采用的是主流工艺即用邻氯苯腈和甲硫醇钠进行反应,但“氯化工序■★”竟描述为——“邻甲硫基苯腈和氯气★■、水反应生成BIT、甲醇和氯化氢◆★■■◆★,邻甲硫基苯腈和氯化氢又发生副反应,生成邻甲硫基苯甲酸和氯化铵”。崔士刚表示◆★◆★★,对“氯化工序”是否产生氯甲烷气体,他们这样的小企业无法确认,但是企业建有焚烧炉◆★◆★■,即使产生氯甲烷也被烧掉了,不存在对外超标排放的问题。
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等大学的多名教授和一些化工企业负责人建议,尽快开展BIT产品生产领域专项环保督察■★◆★★,一旦查明存在氯甲烷气体非法直排,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坚决叫停违法生产,切实规范氯甲烷气体回收,切实保护大气环境。
使用现行有效的大规模生产BIT的工艺,是否必然产生氯甲烷气体?为此,《经济参考报》记者又走访了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的化学化工领域教授和江苏、山东等多家化工企业的研发高管、总监等★◆■。
2024年11月14日★◆■■,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公布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群众信访举报转办和边督边改公开情况(第17批)2024年11月5日》显示,有人举报三联化工环评造假,环评使用硫氢化钠作为生产原料报批★■★★,试图规避氯甲烷废气处理问题,实际仍使用甲硫醇钠并产生大量废水和氯甲烷,其申报工艺根本无法生产出BIT,擅自更改原材料,批建严重不符。该文件披露“调查核实情况■★◆★■”时称,三联化工缩合工序已停产,直接外购缩合料邻巯基苯腈参与后续工艺反应■★★◆◆,◆◆■■■★“经专家论证,三联化工生产工艺■■★★、原料与原环评文件一致,生产过程中不使用甲硫醇钠,无氯甲烷废气产生■■★■。”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这些被举报的企业中■★■★■◆,个别企业登上了中央环保督察边督边改的名单■■◆■■。如三联化工,在江苏边督边改名单中出现了两次。
江苏一位毕业于国内某985高校化学系的某化工企业董事长,所创办的化工企业与BIT有所关联。他在仔细查阅了国内外公开的BIT专利技术后告诉记者,传统的BIT专利技术确实必然会产生副产物氯甲烷★★■■◆,虽然不排除个别企业推出新技术■■★■★、新工艺的可能,但是目前看很难实现量产★◆★★■。北京、上海等地多家科技公司也都有关于BIT新生产工艺的报道,但均未开展生产◆◆★★。
但连云港市三联化工有限公司(简称“三联化工■■◆”)◆★■、山东新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简称“新泰化工◆◆■”)、山东莘县正升化工有限公司(简称“正升化工”)等多家企业的环评报告显示,生产BIT时并不产生氯甲烷气体,不存在氯甲烷回收问题。
按照目前国内主流工艺,BIT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氯化氢、氯甲烷气体。研究表明,氯甲烷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无色无味有毒,在大气中存在的时间相对较长,具有潜在的破坏大气臭氧层的能力,排放至大气中对环境保护和地球生态会造成一定影响。高浓度的氯甲烷易燃易爆,吸入后会出现头痛、头晕等现象◆★◆,遇静电存燃爆风险,易成为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早就将氯甲烷列为致癌物。
专家们普遍认为,目前大规模生产BIT的主流工艺路线为★★,邻甲硫基苯腈和氯气◆■★★■、硫酰氯等氯化试剂◆★◆■★◆,经氯化反应等合成BIT。由于通常使用甲硫醇钠作为关键的中间体原料★◆★◆,其过程必然会导致氯甲烷废气的产生◆■★■★★,在工艺条件控制不严格或尾气处理不完善的情况下■◆◆★,氯甲烷易随尾气排放至环境中。
江苏■★★★、山东等地部分生产1■◆★■★★,2-苯并异噻唑啉-3-酮(简称“BIT”,一种工业防腐■★★■■★、防霉杀菌剂)的化工企业■★■,被举报存在“以虚假生产工艺蒙骗监管部门并超标排放氯甲烷气体”的行为。为此◆■◆■■◆,《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赶赴江苏、山东等地展开了调查。
正升化工2022年11月报批的《邻氯甲苯氯化系列产品及BIT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显示◆◆★★■,其年产3000吨BIT项目的◆◆★★“缩合工序◆★◆■★”采用主流工艺,而“氯化工序”则宣称通入氯气后反应的副产物也包含甲醇等。对此◆◆■,前述业内人士认为★■★■◆,生产BIT生成甲醇等副产品的说法较为荒诞。该人士所在企业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验证也发现,甲硫基苯腈和氯气合成BIT的全过程没有甲醇产生,生成气体为氯甲烷。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少数BIT生产企业已掌握氯甲烷尾气回收利用技术。如通过查阅公开的环评资料发现■★★★■◆,目前国内的大连百傲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屹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西部华颀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BIT■★◆■◆,其生产工艺均产生氯甲烷气体,并都有各自的技术将氯甲烷用于其他产品生产或作为副产品销售。
针对三联化工外购缩合料的说法◆■◆■,前述业内人士咨询了分别位于浙江、江苏和上海的3家供应商,得到的答复均为“国内没有试剂级货源■★,更别说工业化货源了,需要的话可以从国外进口■★★◆”,且其报价都超过了2000元/克。该人士也表示■◆◆◆,邻巯基苯腈合成成本极高■★■★◆,根本无法工业化生产。据介绍,化工原料都有唯一的化学物质登记号即CAS编号,而邻巯基苯腈的CAS编号为“34761-11-0”■◆■■。记者根据这一编号咨询盖德化工网等多个供应商后发现■■◆★,没有工业级的产品出售,这一产品如果需要可以定制供实验室使用的合成试剂■◆,但价格十分昂贵◆■,每克至少千元。而BIT的售价,目前每吨仅6万多元。
相关产品
无锡凯发k8(中国)天生赢家,凯发K8官网入口,AG凯发官方网站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关键词:|k8凯发是什么意思油气回收装置数据采集解决方案“以虚假工艺蒙骗监管”?部分BIT化工企业遭举报